7月18日,继罗伯塔·梅索拉再次当选欧洲议会议长之后,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再次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尽管这两位高层领导人已是第二次连任,但前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将接替夏尔·米歇尔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
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是俄罗斯的坚定批评者和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他将接替何塞普·博雷利出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这既表明欧盟领导层的连续性,也表明了变化。
随着欧盟领导层准备迎接新一届任期,而理事会和外交部的交接也凸显了这一趋势,他们很可能会在与世界、特别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接触中展现出这些趋势——连续性和变化。
欧盟长期以来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自由国际秩序,坚持多边主义、民主和人权,使其成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规范力量。这体现在欧盟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全球门户计划、对气候变化倡议的支持以及在柬埔寨、老挝、东帝汶和越南等地区采取的一系列发展举措中。在其他主要全球南方地区,特别是非洲,欧盟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促进发展、进步与和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虽然欧盟这种做法的连续性值得称赞,但也需要迅速调整一些政策。
欧盟面临的中国困境是重中之重。欧盟曾称中国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然而,自该术语被反复使用以来,全球政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新冠疫情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到中国在南海和台海日益强硬的姿态,以及对欧洲国家的经济胁迫,中国已经展现出自己是欧盟的系统性对手和激烈竞争对手,而非合作者。中国在俄罗斯抵御欧盟制裁方面给予的外交和经济支持表明了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并使欧盟对华战略受到质疑。这些事态发展毫无疑问地证明,中国在构成欧盟规范和价值观核心的一系列问题上都站在对立面,并从西方倡导的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中获益,却没有得到多少回报。
乌克兰持续战争、南海危机和台湾危机加剧了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规范和价值观冲突,使欧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必须在与中国的外交和经济交往与其创始原则和国际角色之间取得平衡。
中欧关系近期的发展并不令人鼓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他五年来首次访问欧洲——这表明欧盟(尤其是法国)无法就与欧盟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向中国施压( 2910 亿美元赤字 支持中国在 2023 年的军事行动)或影响俄罗斯结束乌克兰战争。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 2024 年 5 月访华表明,他愿意无视北京的人权记录和强大的军事态势,以追求经济利益,这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自 2013 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政府的人权做法急剧变得更加压制,预计朔尔茨将向中国提出人权问题。
柏林与北京的关系一直很复杂。德国认为中国是德国的安全隐患和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应该避免与之发生冲突。肖尔茨没有按照欧盟的政策推动中德关系,倡导尊重人权和国际公认的规则和规范,而是选择了一种“不惹事”的做法,这既不利于德国的长期利益,也无助于保护中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法、德两国对华矛盾态度,只能说明两国对华关系的短视,而这一缺陷必须被欧盟阻止和纠正。
中国也注意到欧盟内部在俄罗斯问题上的分歧。中国将重点放在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是加强与亲俄国家关系的尝试之一,这些国家也是中国大量投资的接受国。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退出了北京主导的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倡议,但习近平仍希望展示中国在中东欧的持续影响力。北京正试图重振其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雄心,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铁路有望成为中国拓展欧洲的重要部分。
最近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中国试图施加不当压力 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和斯洛伐克(以及南美和亚洲国家)的议员发出警告,阻止他们参加 7 月在台湾举行的对华议会联盟峰会。欧盟领导层必须找到方法和手段,确保欧洲内部对中国和国际事务的不同观点不会对欧盟不利。
中国和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关系高度紧张,欧盟目前正在审查中国在欧盟的投资,而欧盟委员会已启动一系列贸易调查,最终可能导致对中国清洁技术出口实施制裁。
7月4日,欧盟委员会 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欧盟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 (BEV) 采取了严厉措施,结论是“中国的 BEV 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这对欧盟 BEV 生产商构成了经济损害威胁。”欧盟还加大了对许多中国企业的检查力度,加强了对中国服装零售商 Shein 的安全监管,并根据《数字服务法》对 TikTok 启动了正式调查。欧盟还在调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障碍。
在这些事态发展中,中国开始审查欧盟是否使用“不公平”的非关税壁垒来控制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并警告欧盟在电动汽车关税方面的行动将导致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战”。
尽管存在贸易摩擦,但俄罗斯于 2022 年 2 月入侵乌克兰可以说是导致欧盟与中国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一再宣布自己在持续冲突中是中立方。尽管欧盟提出抗议,但中国与俄罗斯定期进行高调的外交接触表明了北京对俄罗斯的兴趣和亲和力。虽然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是战术性的,并受经济和军事利益的驱动,但这场战争的长期影响以及中国在其邻国复制乌克兰事件的诱惑不容忽视。
欧盟目前的对华政策确实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中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深入接触可能会让欧盟陷入所谓的“俄罗斯2.0”局面。欧盟的资源正在耗尽,用于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导致对中国的依赖增加——这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局面。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仅降低与俄罗斯的风险,也降低与中国的风险。
公平地说,欧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 3 月 30 日的 对华政策演讲 在布鲁塞尔,冯德莱恩称中欧关系“不平衡”,“日益受到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扭曲的影响”。她还呼吁“在透明、可预见性和互惠的基础上重新平衡中欧关系”。欧盟对 2024 年 6 月公布的经济安全提案的态度也旨在审查欧盟因不公平的中国做法而面临的挑战。欧盟如何应对中国带来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仍有待观察。
欧盟也对台海迅速展开的地缘政治发展保持警惕。例如,冯德莱恩在其竞选宣言中对中国对台采取的强硬和挑衅行动持坚定立场,呼吁“采取集体努力,部署全方位的联合国家力量,阻止中国单方面以军事手段改变现状,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事实上,台湾在与好战的中国打交道时处境艰难,需要欧盟、美国和该地区其他主要利益攸关方的明确支持。为了防止台海出现类似乌克兰的局势,必须建立及时、可靠、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和长期的外交和军事威慑来支持台湾。欧盟新领导层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欧盟必须保持其作为全球规范捍卫者的角色,维护和保护以民主、正义、人权和法治原则为基础的基于规则的自由国际秩序。当前形势要求欧盟对华采取更加连贯、更具洞察力、系统性、长期性和基于规则的政策,以便有效应对迫在眉睫的中国挑战,以免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