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的作者 Mercy Kuo 经常与世界各地的主题专家、政策从业者和战略思想家交流,了解他们对美国亚洲政策的不同见解。本次对话是与 TD International (TDI) 亚洲分析总监、前美国政府东北亚和中东情报官员 Benjamin Tsai 博士的对话,这是“跨太平洋视角洞察系列”的第 425 期。
确定中国最近召开的三中全会的主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认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于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最新、“正确”的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肯定了改革派的遗产,但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淡化了经济发展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习近平的前任江泽民和胡锦涛都继承了邓小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表述,但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这一优先次序几乎被抛弃。三中全会决议中没有提到这句话。
“中国式现代化”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物质文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用语中,“精神文明”是政治控制和意识形态忠诚的代名词。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及其盟友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主要是为了回应保守派,他们呼吁加强“精神文明”以反对经济改革。在习近平的领导下,“精神文明”还意味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拒绝。
三中全会承诺进一步改革,但不一定是市场化改革。
分析北京经济改革背后的政治议程。
北京再次发出信号,经济改革必须在中共加强控制和习近平在经济政策中占据中心地位的背景下进行。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发展,特别是自 2018 年以来。在全会召开之前,一些中国观察家推测,鉴于中国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并不平衡,北京可能会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的优先顺序。我没有看到明显迹象表明全会上出现了这种情况。会议决议对国家安全和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讨论,这需要更多的政治控制和集中化。
决议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进一步表明,政治与经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官方媒体透露,习近平担任全会文件起草委员会主席,政治局常委王沪宁、蔡奇和丁薛祥为副主席。在这四个人中,只有丁薛祥负责经济事务。表面上掌管经济的总理李强似乎并未在起草全会决议中发挥关键作用。
阐述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优质新生产力”之间的关联。
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新生产力”的发展,即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产业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基本逻辑是,中国需要向“价值链”上游迈进,重点关注高科技领域,而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引领世界。
改革将如何影响私营部门和国有企业?
全体会议文件使用了一个政策术语——“两个不动摇”——来表明党对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同时承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北京表现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好,但政府明白,它需要依靠私营部门来获得资本和创新。北京可能会进行渐进式改革,以改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关键领域的私营企业的商业环境。
北京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向国际扩张,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改革,以整合国有企业并提高其效率。
评估三中全会改革对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的影响。
并非全是坏消息。一方面,全会没有迹象表明北京正在缓和其工业政策,这已导致与西方的关系紧张。习近平对全会代表的讲话表明,北京已经得出结论,西方将继续限制中国获取技术,因此中国必须更加努力实现技术自给自足。习近平表示,“国际竞争”正在升温,中国必须控制“核心技术”。中国与西方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将继续给在华外国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敏感领域。
另一方面,全会决议概述了体制改革,如果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消费支出增长并为外商创造机会。北京承诺增加社会和医疗支出,因为中国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与经合组织国家相比要低得多。政府社会支出低一直是中国消费支出的制约因素之一,因为公民必须为医疗、教育和退休留出大量储蓄。
专家估计,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更多地享受教育、医疗和福利,将增加消费支出,加速城镇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增加,政府可能会允许私人和外国投资在医疗保健领域有更多回旋余地。
尽管消费支出依然低迷,但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规模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机会。消费行业通常不受技术相关行业可能受到的限制。美国消费巨头星巴克、麦当劳和好市多都宣布了扩大在中国业务的计划。我最喜欢的汉堡连锁店之一 Five Guys 于 2021 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店,现在那里有几家店。
即使增长放缓,中国仍将是消费品最大的增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