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对中亚的经济拓展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的过程中,中国和印度与中亚建立可靠、无缝的互联互通有着共同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利益,北京和新德里已采取重大举措,加强与中亚五个国家的联系。对数据的审视表明,尽管中国和印度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抱负,但其在该地区的经济足迹却存在显着差异。多年来,中国大幅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新德里由于国家能力、地理位置和战略偏好的限制,其影响力仍然不大。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为了维持增长,他们需要可靠、多元化的 使用权 到外部 市场活力 资源。正如在中印两国分别重申的那样,中亚已成为中印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有组织的 首脑 会议 2022年中国、印度和中亚五国之间的合作。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中亚国家的总人口为 附近 8000万,与 增加 消费者的需求,蕴藏着商机。该地区所处的地缘战略位置 连接 欧洲与亚洲, 依偎着 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大国之间。此外,中亚 持有 超过 4% 的一些世界主要国家 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和关键材料。

在此背景下,中亚国家可以成为中国和印度宝贵的贸易伙伴、贸易渠道和能源供应商。为了增加这些商业机会,北京和新德里制定了旨在加强与中亚联系的政策。

印度认为该地区是其“扩展邻域”提出了“连接中亚” 2012 年国务部长艾哈迈德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期间提出的政策。该倡议旨在加强印度与中亚之间的安全、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印度承诺与中亚各国在资源、钢铁生产、空中和陆地互联互通以及银行业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

同样,中国也向中亚伸出援手,加强与海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国家主席习近平 建议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是 2013 年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出的一项大规模互联互通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陆上支柱(一带一路),结合各种形式的互联互通来深化国际关系和贸易。目前参与国家数量 超过 150、 包括 来自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大陆的国家。

尽管中印两国在中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抱负,但中国和印度在该地区的经济足迹却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通过完成各种互联互通项目巩固了与中亚的联系。霍尔果斯门户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集装箱码头, 打开 2015年, 促进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陆路运输。今天,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链接的 通过至少五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铁路干线和一条 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中铁隧道集团 完全的 2016 年,Qamchiq 隧道竣工,该隧道是 Angren-Pap 铁路线的一部分。

中国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承诺导致该地区投资稳步扩大。根据汇总 数据 来自中亚 统计 和银行 当局2018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对中亚的投资每年都超过10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约20亿美元。这使得中国成为 顶部 该地区的外国投资者还有荷兰、美国、俄罗斯和瑞士。中国曾是塔吉克斯坦的 最大 外国投资来源至少五年,且中国 投资 2023 年,约占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流入总额的 7%。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的商业联系也不断加深。中国与中亚的双向贸易额从41美元增长了一倍多 十亿 2018年增至近90美元 十亿 到 2023 年,这大约占中国贸易总额的 1.5%,即 可比 与法国相比,这是北京的第三大贸易 伙伴 在欧盟。中国一直是 顶部 多年来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对口 成为 2023年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商业伙伴。

相比之下,新德里在该地区的足迹则只取得了部分成就。 2017年标志着 就职典礼 伊朗恰巴哈尔港一期工程 印度支持的 连接节点使新德里能够通过阿富汗到达中亚。 2018年,新德里 加入 阿什哈巴德协议,使其能够 合作 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深化欧亚互联互通。 2022年,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东段——一条连接印度和俄罗斯的多式联运物流路线—— 开始了 操作, 交付 经由中亚的货物。

不管这些初步结果如何,印度在该地区的投资只是中国的一小部分。 2018年,印度对中亚的直接投资流量超过4500万美元,但到2023年放缓至3000万美元左右。哈萨克斯坦是印度在中亚地区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但2023年,印度未跻身前30名来源国之列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印度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外国投资者排名略高,但远远落后于中国和俄罗斯或美国等其他主要参与者。

正如其投资一样,印度与该地区的贸易长期以来一直低于潜力。例如,2015年新德里与中亚的实际贸易额比潜力低六到十倍, 根据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计算。趋势 坚持 直到今天。 2018年至2023年期间,印度与中亚的双向贸易额每年约为1-30亿美元,近期甚至出现下降。 2023年印度与中亚贸易额勉强达到 超过 10亿美元,不到印度贸易总额的0.5%,也只占中国与该地区贸易总额的一小部分。

中国和印度在中亚经济存在的显着差异源于三个因素:国家能力、地理位置和相互竞争的战略需要。

从国家能力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一 第二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广阔的 金融的 资源 供其处置。正如它寻求的那样 多样化 它的商业 路线 为了加强与德国和法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联系,北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 依靠 在其庞大的网络上 国有企业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

虽然印度位列其中 最快 全球经济不断增长,但仍 滞后 落后于中国。在对外投资中,私营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主导的 海外金融玩家 活动。 这些实体对利润比对政策执行更感兴趣,因此资金流向发达经济体而不是中亚。尽管印度的海外投资概况 改善尚未到 赶上 在规模和效率上与中国相当。

中亚地区的地理专制使印度的国家能力挑战变得更加复杂。虽然中国是中亚的直接邻国,但印度首先很难进入这个市场。阿富汗和不友好的巴基斯坦位于印度和中亚之间, 阻塞 直接进入该地区。

印度可以通过参与中国资助的项目来缓解这些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 开放式的 计划和中国已经 尝试得到 印度也加入其中。然而印度却一直 不情愿的 扩大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穿越克什米尔这一巴印争议领土,由此带来的主权担忧阻碍了印度参与中国的倡议。另一方面,印度担心“一带一路”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进一步阻碍了新德里的参与。

长话短说,中亚在中国和印度的战略考量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鉴于中印关系的战略分歧,印度连接中亚的倡议独立于中国。

中亚国家将从这种动态中受益,因为它们可以实现贸易和投资伙伴多元化,以减少对俄罗斯或美国等其他大国的依赖。哈萨克斯坦认识到了这一机遇, 杠杆作用 与多个大国的关系,以培养其经济增长和独立性。随着中印争夺市场和能源的展开,其他中亚国家可能会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