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如何看待中印边境巡逻协议?

10月21日,印度和中国政府宣布,双方在拉达克实际控制线(LAC)边界争议地区长达四年的军事对峙已经结束。新德里声称关于沿实控线巡逻和脱离接触的协议旨在实现“脱离接触并解决 2020 年这些地区出现的问题”。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证实,中印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双方已“就有关问题达成中方赞成的决议”。

2020年6月,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喜马拉雅地区拉达克东部沿实控线的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在他们最糟糕的时候 几十年的战斗,至少20名印度士兵死亡。中国政府否认了印度媒体有关40多名中国士兵死亡的报道。 2021年,中国军方官方喉舌承认有四人死亡,但对真实死亡人数仍存疑虑。此后,两国不断部署超过10万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西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测试天气条件。

自加勒万军事对峙以来,印度和中国军方高层进行了多轮审议,以制定缓和该地区紧张局势的细节,特别是导致从紧张地区撤军的部队脱离接触计划。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 周一在新德里,该协议是“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的结果。他说,重要的是,该协议将恢复 2020 年对峙之前的军事巡逻安排:“我们将能够进行 2020 年的巡逻工作。” 苏杰生强调

恢复原状是印度一贯要求脱离接触的要求,因为据报道,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前夕,中国已越过传统巡逻点进入印度先前控制的地区。

“这样,我们可以说我们与中国脱离接触的过程已经完成,”苏杰生总结道。

在回答问题时 例行记者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健在周二举行的会议上承认了边界协议,但拒绝透露具体协议内容的任何细节,尤其是巡逻安排问题。他只是表示,“中方对所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并将继续与印方共同努力,妥善执行这些决议”。

除少数例外,两国的军事分析家和外交专家都认为 普遍欢迎 新的巡逻协议带来了期待已久的边境紧张局势的缓和。通过缓解新德里和北京之间整体政治关系的紧张局势,其影响可能远远超出安全领域,从而为双方未来经济合作的新机遇铺平道路。

尽管两国官方消息人士一直守口如瓶,但印度媒体的报道尤其令人震惊。 推测的 边境巡逻协议的时机可能会导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十六次金砖国家峰会上举行会晤。

一些印度专家认为该协议对印度来说是一次“胜利”。 “恢复巡逻权是我们最接近 2020 年前情况的努力,” 迪彭德拉·辛格·胡达(Deependra Singh Hooda)是一位退役中将,曾领导印度北方司令部,该司令部负责部分与中国边境的地区。 “这也为修复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

但印度主要国家安全分析师之一巴拉特·卡纳德 (Bharat Karnad) 并不认为边界协议是一项突破。卡纳德是印度最古老的智囊团之一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位备受尊敬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战略事务专家,他认为: “中国原则上同意,正在拉拢印度。”他预测,“按照中国通常的时间表,谈判巡逻方式将需要数年时间。”

中国的看法又如何呢?

中国社交媒体上颇具影响力的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对此表示赞同。该协议将阻止美国让中国和印度互相对抗。他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美国政府“希望印度能够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印度打造成遏制中国的桥头堡或重要棋子”,宋 告诉纽约时报

另一方面,中国民众普遍认为对印度“敌视”和“不利”,但对该协议并不乐观。毫不奇怪,第一反应是对印度政府对新边界协议的官方立场表示高度怀疑和严厉批评。

边界协议消息公开后数小时内,中国发表署名评论,将四年军事对峙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印度 :2020年4月,印方多次单方面破坏双方多级会谈和会晤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界,侵占加勒万河谷等地区,公然挑衅、制造边境紧张局势。

中国观察家在天津 贾尚卡称苏杰生提到的“2020 年立场”含糊其辞。 中国观察家在一封“致编辑的信”中指出,苏杰生“没有说明‘恢复到2020年的立场’是指实控线恢复到2020年的立场,还是对峙部队恢复到2020年的立场。”

一些中国人认为,边境巡逻协议和苏杰生的主张是印度典型的“保全面子”短期策略。 “如果我们在中印边境保持适度的紧张局势,对方肯定会比我们遭受更多的损失。局势缓和对印度有利。至于投资和经贸关系,印度只想占我们的便宜,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一位来自四川的报纸读者在评论区写道。

现在印度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和技术压力,所以暂时只是做出一个姿态。一旦有机会,随时会与中国翻脸。”该评论者补充道。

一位上海人写道:“我们要相信中国政府不会放弃一寸领土,否则也不会花这么多年的时间。所以这次事件很可能是因为巴拉特(印度)醒了,原因有两个:冬天已经到来,印度已经完成了班公湖上的第二座大桥。”十月即将结束,冬季天气普遍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活动带来困难。许多中国评论员观察到,由于天气条件不佳,该地区的边境巡逻无论如何都会停止——这意味着巡逻协议是空洞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环球时报》等“民族主义”小报或主要是“反印”的中国官方主流媒体之外,主流中文和英文报纸的读者观点栏所反映的流行观点是压倒性地 反对 中国与印度的合作——无论是技术转让、投资还是建厂。一些中国读者对中国政府表示恐惧或缺乏信心,担心中国政府面对印度的“游戏”或“廉价伎俩”时是否天真。

早期迹象表明,中国公众认为印度缺乏道德伦理和原则,并从这个角度看待边界协议。正如一位评论员所写:

印度经济低迷,与加拿大在四国集团内闹翻,印度近期与日本出现分歧,反对日本新首相石破茂的“亚洲北约”构想,外国资金和技术迟迟不流入正如预期的那样进入印度。但更重要的是,印度政治精英开始担心特朗普重返白宫,因此新德里突然渴望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商业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安全分析师和战略事务专家认为,他们自己的政府正在争取时间来关注另一场领土争端。一位评论者在谈到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海上争端时写道:“让我们暂时把印度的霸凌者放在一边,但让我们把像菲律宾这样的霸凌者处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