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孔子学院的崛起、衰落和可能的复兴

今年是孔子学院成立 20 周年。孔子学院由中国政府创办,旨在向全世界推广汉语、文化和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孔子学院迅速发展到 160 个国家的 500 多个中心,成为中国国际语言和文化推广 (ILCP)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孔子学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十年,孔子学院遭遇挫折,最明显的是在美国,至少有 100 所学院关闭。这些关闭导致 2020 年 6 月孔子学院管理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成立了中国国际教育基金会 (CIEF) 作为实际品牌持有者,而前总部被解散,由语言教育与合作中心 (CLEC) 取代。这些变化标志着向权力下放的转变。

孔子学院最初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该计划实施初期对中国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在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采取了“淘光阳光“韬光养晦”,强调以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

孔子学院旨在成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友谊与合作的桥梁,该项目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其合资模式——即中国大学与东道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使孔子学院能够融入当地学术机构,利用其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同时吸引来自中国的大量资金。这种模式促进了孔子学院的快速建立,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尽管存在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但中国仍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促进合作。

在国际上,中国的崛起及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引发了对中国和汉语知识的需求。这在 21 世纪初的美国尤为明显,当时两国关系相对较好。孔子学院的迅速扩张被广泛视为中国在此期间软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该举措为推广中国文化和语言提供了渠道,并为机构提供了与中国大学合作的机会。

然而,部分由于这种急剧扩张,孔子学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查和批评,尤其是在美国。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该项目是中国宣传的工具,引发了人们对学术自由和政治影响潜力的担忧。这种情况发生之际,中国崛起已经开始改变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权力平衡,导致华盛顿对华态度日益强硬。

奥巴马政府时期(2009-2017),美国战略“重返”亚洲旨在平衡或遏制中国,标志着美国开始对孔子学院采取更为严厉的立场。例如,2012年,美国国务院的一项指令导致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被暂时驱逐 签证问题这表明美国政府内部对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的不安情绪日益加深。

在特朗普政府(2017-2021)的领导下,这种审查急剧加强,导致美国各地掀起了关闭孔子学院的浪潮。特朗普政府关闭孔子学院的手段主要是威胁撤回对大学的联邦资助。例如,美国一所大学的孔子学院前监督委员会成员 向作者解释如何 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的通过,迫使美国大学在大量联邦政府资金和中国较少的孔子学院资金之间做出选择。

该委员会成员解释道,为了获得美国联邦资金,“大学需要豁免证明没有联邦资金用于支持汉语教学,但这很有挑战性,因为资金往往是可以互换的。”该委员会成员补充道,“政府拨款通常涵盖整个大学的管理费用。将资金分开以确保没有任何资金用于孔子学院,这很困难。”

该委员会成员进一步解释说,“目前还没有制定豁免程序,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因此,(资助机构)决定停止接受任何拥有 CI 的机构的资助申请,直到建立新的程序。”

结果往往是孔子学院的关闭。委员会成员表示,“……考虑到大学在此类资助中所占的份额很大,而中国对孔子学院的资助却少得多,这个代价太高了。因此,委员会同意关闭孔子学院。尽管重点似乎仅限于语言本身,但最终目标是关闭孔子学院。”

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类似的孔子学院政策继续得到执行,包括 国防授权法案 (2021), 这 创新与竞争法(2021),以及 孔子法案 (2021)显然,对于在美国设立孔子学院的高校来说,关闭孔子学院往往比冗长的审查或申请豁免更容易。继美国之后,澳大利亚、德国、印度、日本、英国等国也纷纷对孔子学院展开审查或施压。而在中国崛起的时期,除印度外,发展中国家的孔子学院也继续蓬勃发展。

为了应对孔子学院面临的越来越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美国的挑战,中国自2020年中期以来对其ILCP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其在三个方面转向权力下放。

在行政管理上,孔子学院总部已成立了孔子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孔子学院教育交流中心以及其他类似机构,如“中文+”和中国国际人文交流中心,以分担孔子学院总部原有的职责。

在政治方面,中国一直试图将孔子学院的新管理体制与中央政府分离开来,导致新的 ILCP 计划的官方政治地位被削弱。在财政方面,与中国以前的 ILCP 战略中分配给前孔子学院总部的集中财政角色相比,改组后的孔子学院至少有五个分散的资金来源:CIEF、中国合作伙伴、当地合作伙伴、CLEC 以及来自各个孔子学院的收入。

但这一新策略的结果尚不明朗。迄今为止,它并没有显著改变批评者对孔子学院的看法。它还造成了孔子学院管理体系的混乱和阻力,同时使资金安排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对孔子学院的资金能力产生了怀疑。

虽然权力下放可能减少了此前针对孔子学院的审查和批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之间出现的更广泛的信任和怀疑问题。

孔子学院从中国软实力的全球积极象征演变为一项备受争议的举措,这一演变过程凸显了在复杂、不断变化且有时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文化外交的挑战。孔子学院和中国修订后的 ILCP 战略的未来成功将取决于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态以及中国重建与美国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蒂姆·沃尔兹自 1980 年代末在中国任教以来,与中国数十年的交往,提出了前景可能仍会有所改变的可能性。哈里斯-沃尔兹竞选团队在 11 月美国大选中获胜,可能会开始改变对华叙事,并有助于重建美国 100 多所消失的孔子学院。

本文基于 研究论文 发表于 太平洋评论;一本涵盖亚太国家互动的国际关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