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作者郭美玲定期与全球主题专家、政策实践者和战略思想家交流,以获取他们对美国亚洲政策的不同见解。与 Agathe Demarais 的对话 – 高级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学政策研究员 和作者 “事与愿违:制裁如何重塑世界,损害美国利益”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2) – 这是“跨太平洋视野洞察系列”的第 442 篇。
确定在中国海上封锁或与台湾的激烈军事冲突中欧盟针对中国的经济策略选择。
市场准入是欧洲对付中国的最佳杠杆。尽管北京努力深化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关系,但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到2023年将达到2190亿美元(而所有发展中经济体的顺差总额为2810亿美元)。欧盟对中国的贸易影响力在未来几年也不太可能减弱;自2019年以来,欧盟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42%,突显出欧洲企业正在努力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对中国进口的全面禁令将对欧盟经济体造成巨大痛苦。相反,欧盟政策制定者可以与七国集团合作伙伴合作,采取针对非关键消费品成品进口的措施,这些消费品约占欧盟从中国进口的 30%。此类制裁可能采取进口禁令或高关税的形式。电子/电器和低端商品这两个行业可以成为此类措施的优先领域。
电子电气产品包括各种产品,如智能手机、水壶、控制台、烤箱、冰箱和其他设备。从中国看来,七国集团/欧盟联合采取措施限制此类商品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将是痛苦的:向七国集团欧盟国家出口的电子电气产品占中国出口的13%。其中近一半的采购来自欧盟,这使得向欧盟发货对于在这些行业运营的中国企业至关重要。
低端商品是七国集团/欧盟潜在贸易措施的另一个领域。七国集团/欧盟经济体吸收了中国四分之三的服装、玩具和鞋类出口(约占中国出口的 7%)。欧盟对此类措施的接受至关重要:中国向七国集团/欧盟经济体出口的低端商品中,近 40% 是运往欧盟的。
欧盟七国集团的制裁威胁能否有效遏制中国入侵台湾?
采取正确的威慑措施很困难,也很难准确地知道制裁威胁是否有效。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获得反事实——也就是说,我们无法了解如果七国集团盟友没有发出制裁威胁会发生什么。例如,很容易说制裁威胁在2014年没有发挥作用,当时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开始支持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主义叛乱分子。然而,如果欧洲和美国没有威胁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我们不可能知道当时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会做什么。也许他会对该领土发动全面入侵或吞并更多乌克兰土地。
八年后,很明显七国集团的制裁威胁并没有阻止俄罗斯在 2022 年初入侵乌克兰。这突显了欧洲的对手通常不会指望欧盟会共同采取制裁行动,更不用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了。中国可能也不例外。在入侵台湾之前,北京将充分考虑美国、加拿大、英国,可能还有日本的报复性制裁的相关成本。然而,中国领导人可能会认为他们能够阻止欧盟走上制裁之路。这意味着欧盟的制裁威慑可能会在台湾周边冲突爆发前夕改变游戏规则:来自欧盟的明确威胁将向北京发出信号,表明入侵台湾的相关成本甚至比中国领导人的成本还要高。已经预料到了。
当然,这一理论假设北京认为欧洲的威胁是可信的。俄罗斯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可能促使中国领导人在忽视欧洲的警告之前三思而后行。此外,该分析假设欧洲人将设法在制裁问题上在政治上团结起来。这将是困难的,但美国这样做的压力可能会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研究欧盟去风险计划对欧洲对中国影响力的影响。
七国集团/欧盟对华贸易措施的成功取决于双方贸易关系的稳健性。这意味着欧盟目前的去风险计划,即减少与中国企业的联系,可能会降低贸易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制裁的影响力在合作伙伴之间最大:经济联系越紧密,制裁就越痛苦。反过来,欧盟可能希望在去风险方面谨慎行事。为了避免降低对北京的贸易杠杆,欧盟最好将去风险工作只集中在真正关键的领域。
药品和关键原材料就是两个这样的行业。欧盟在药品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巨大;中国公司供应了欧盟一半以上的活性药物成分和前体。这是北京可以利用的一个弱点,要么通过发出信号表明它可能将此类商品的获取武器化(可能是为了应对欧盟制裁威胁),要么通过出口禁令(例如,如果欧盟兑现其制裁威胁)。对于关键原材料来说,情况更加引人注目:中国控制着全球稀土精炼能力的 95%,稀土是一组具有广泛民用和国防应用的矿物。
减少欧盟对中国药品和原材料的依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欧盟有选择。首先,建立关键商品生产联盟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也向北京发出信号,表明该集团正在认真准备应对冲突。
其次,欧盟政策制定者也可以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并相信市场调整将有助于缓解供应冲击。这对于关键原材料来说可能尤其有效:俄罗斯决定关闭天然气水龙头的主要教训也许是,欧洲的灯在 2022-23 年整个冬季都保持亮着,这主要归功于价格主导的需求减少。
特朗普2.0对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政策将如何影响欧盟七国集团对台湾的担忧?
特朗普2.0总统任期似乎将加剧跨大西洋贸易紧张局势,因为特朗普已承诺对所有美国进口产品征收10%至20%的关税。这种紧张局势将使美国和欧洲在台湾冲突情况下合作实施制裁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影响西方针对北京的经济治国措施的稳健性。
评估从乌克兰相关制裁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这些教训可适用于台湾冲突情况。
与乌克兰相关的制裁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教训。第一个与避免制裁有关。当西方经济体对某个国家实施无害的制裁,帮助其目标免受更强有力措施的影响时,就会发生这样的过程。俄罗斯银行的去斯威夫特是实施制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有七家俄罗斯银行与 Swift 断开连接,这意味着俄罗斯公司可以通过仍与该网络保持连接的众多金融机构之一重新路由受影响的交易。与此同时,莫斯科加倍努力连接中国的CIPS(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机制,建立针对所有俄罗斯银行全面去银行间清算的长期豁免权。
台湾情景的含义是,如果威慑失败并且西方政策制定者选择对中国实施制裁,那么他们应该采取强硬而快速的措施,并优先考虑北京难以适应的措施。否则,中国可能只会遭受暂时的经济损失,而随着中国建立对更严厉措施的长期免疫力,这种损失将能够逐渐消除。
第二个教训涉及冻结央行资产。西方冻结俄罗斯部分外汇储备的措施未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部分原因是经济理论表明,对于一个拥有巨额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糟糕的是,两年多后,志同道合的盟友仍在争论如何处理俄罗斯的储备。与此同时,不结盟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在关注俄罗斯储备传奇的曲折过程时难以置信地摇头。教训是,七国集团经济体应抵制扣押中国外汇资产的冲动,因为此类措施不太可能在中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并会引发围绕此类举措合法性的争论。
最后一个教训与赢得公众对制裁的支持和处理虚假信息有关。尽管有所有证据,俄罗斯仍将制裁无效作为首要任务,以分裂欧洲并迫使欧盟取消这些措施。中国将寻求采用同样的策略,以加剧七国集团盟友和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绝非易事:北京是虚假信息和恐吓的高手。然而七国集团盟友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加强其在该领域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