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与以黎冲突热点:联黎部队的变数

2024 年的国际和平日(9 月 21 日)被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局势严重升级的现实风险所笼罩,这真是一个残酷的讽刺。双方的激烈争吵持续了整个夏天,最终导致本周的传呼机袭击。两天内,传呼机和对讲机同时爆炸,导致黎巴嫩 37 人死亡,3,000 多人受伤。

陷入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中的是黎巴嫩南部的平民和以色列北部的定居点。在黎巴嫩方面,还有一支强大的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人数达 10,000 人,最初是在 1978 年以色列国防军 (IDF) 入侵南部后部署的。尽管以色列国防军于 2000 年撤军,但冲突在 2006 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再次爆发,导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1701 号决议,并加强了军事力量,在早期阶段,其规模是原特派团的两倍。

13 个印度/亚太国家向联黎部队派遣了人员,共计 5,000 多名士兵和实地人员,占联黎部队兵力的一半。印度尼西亚是该特派团最大的部队派遣国,部署了 1,231 名维和人员。印度和尼泊尔紧随其后,分别部署了 903 名和 876 名维和人员。

这项任务曾多次遭到以色列政界和媒体的嘲讽和质疑。即使在以色列之外,人们也时常质疑这项任务的有效性,尤其是当以色列和真主党濒临全面冲突时。

然而,必须认清联黎部队的目的,以免它成为其他实际问题的替罪羊。

初始

1978 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正努力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东和平协议,而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却在以色列沿海公路策划了大屠杀,造成 38 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其中包括 13 名儿童。作为回应,以色列国防军 20,000 多名士兵入侵黎巴嫩南部。为了避免以色列和埃及领导人在白宫草坪上难以捉摸的握手受到威胁,美国政府在冷战时期的安理会内设法争取到足够的支持,以建立一支维和部队。联黎部队的首批部队于 1978 年初夏开始部署,但几乎立刻就暴露了其前提的严重缺陷。简而言之,和平无从维持。

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的任务规定已在安理会第 425 号决议中列出:确认以色列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协助黎巴嫩政府恢复其在该地区的有效权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并非真正触及以黎问题的根源。尽管联合国驻黎巴嫩部队付出了耐心和最大努力,但敌对状态至今仍在继续,这归因于它未能实现第 425 号决议的第三项内容,即恢复黎巴嫩在南部的权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黎巴嫩政治和社会内部的深刻分歧,叙利亚、以色列和后来的伊朗的干涉,以及大量巴勒斯坦难民的出现,使问题更加严重。联黎部队的威斯特伐利亚方案不适合这样的环境,这种环境更像一场卡尔多式的“新战争”,而不是传统的国家间冲突。

考虑到黎凡特地区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诸如“为什么联黎部队没有成功?”和“联黎部队的意义何在?”等问题毫无意义。联黎部队的真正目的并非成功。它的目的是争取时间,为更大的政治危机提供冷却剂。

2000 年 5 月,以色列国防军撤军,部署部队二十多年后,以色列撤军,我们发现以色列遵守第 425 号决议未能在以色列北部边境实现和平与稳定。谢巴农场是叙利亚在 1967 年以色列国防军占领时实际控制的地区,为伊朗支持的真主党继续激怒以色列提供了借口。真主党与哈马斯一样,对改善他们声称代表的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兴趣。他们的主要功能在于伊朗的地区野心。

从心理上讲,以色列及其安全机构于 2000 年撤离了黎巴嫩。联黎部队总兵力减少到 1,000 人左右,并缩减了驻军规模,几乎成为联合国维和史上的档案记录。当真主党于 2006 年发动惊人袭击时,以色列措手不及。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后,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 1701 号决议,联黎部队进行了改组,核准兵力为 15,000 人(是原兵力的三倍)。第二项决议再次试图劝诱黎巴嫩当局重新确立其在南部的权威。这并没有发生,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发生。

今天的联黎部队

这正是联黎部队所遭受苦难的核心。就像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的黎巴嫩一样,今天的黎巴嫩在政治上非常脆弱。其政体充斥着民族宗教对抗和政治裙带关系,而国际干预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巴勒斯坦问题迫在眉睫,深深扎根于黎巴嫩独立后的经历中。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黎巴嫩政府就一直受到真主党政治派别的影响,它不愿也无法充当传统的国家行为体,将其全部权力扩展到整个领土。一支平行的准军事部队在外国势力的授意下,在其境内自由活动,超过了正式组建的黎巴嫩武装部队。不稳定正合真主党的胃口。伊朗对民兵的支持直接违反了第 1701 号决议。

联黎部队无法控制这些因素。它通过务实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成功地维持了一支现有 10,058 名维和人员的存在。如果爆发公开冲突,其未来可能难以维持。为什么联黎部队没有尝试在其行动区强制执行和平?原因很简单,因为维和部队的授权只有在满足三个关键条件时才是可持续的:公正、为实现授权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及——最重要的是——同意。超出这一点就是“强制执行”,这需要改变授权。

如果联黎部队试图像以色列和外部鹰派观察家所要求的那样,强行压制真主党或其他派别,就需要得到派遣国政府的积极同意,包括其印度和亚太部队的政府。这种做法令人难以接受,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通过对真主党这样一支得到大力支持的黎巴嫩武装力量采取行动,它危及了和平行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意。真主党在 1985 年的最初宣言中将联黎部队视为敌人。但民兵组织没有驱逐联黎部队,而民兵组织无疑有能力这样做,这至少表明了他们的默许。以色列人也表示同意,他们本可以在任何时候撤回同意。尽管自 1970 年代末联黎部队开始以来,以色列社会一直不断进行反对联黎部队的宣传,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就扩大任务范围达成共识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派遣国政府。仅从参与的亚洲政府来看,派遣部队的国家包括对巴勒斯坦深表同情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印度、尼泊尔和韩国等较为中立的国家。

第二,公开强力反抗真主党肯定会造成联合国人员伤亡。这在联黎部队早期就发生过。伤亡人员不仅仅是联合国部队,还有来自自愿派遣军事和实地人员的国家的部队。如果联黎部队受到攻击,前六大部队派遣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印度、尼泊尔、加纳和马来西亚——将面临最大的伤亡风险。

这场冲突的所有各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国防军、阿迈勒运动、真主党和南黎巴嫩军——历来都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生命毫不在意。派遣国无需等待多少棺材回家,就会重新考虑是否参与。1994 年,在卢旺达发生种族屠杀之前,10 名比利时士兵被斩首,比利时营因此终止了参与,削弱了达莱尔将军领导的联合国部队的实力。

毫无疑问,联黎部队仍将成为各方的替罪羊,尤其是以色列,以色列认为联黎部队的存在表明国际社会缺乏控制真主党等武装力量的意愿。但现实是,黎巴嫩政治以及真主党在其中的作用为联黎部队的成功提供了贫瘠的土壤。这个“雪松树”国家的地位仅比失败国家高出一筹。因此,它不能也不会采取必要措施来稳定黎以边境。尽管黎巴嫩武装部队和联合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部署到该国南部的黎巴嫩武装部队人数还不足以垄断合法武力。黎巴嫩的其他力量希望保持这种状态。

联黎部队不能、也从未打算建立和平,而只能“维持”和平。在黎巴嫩建立和平以及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取决于政治家的行动,而不是维和人员的行动。联合国在那里的行动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尚未成功。随着火箭再次飞过蓝线,显然等待和平将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