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 概述 印度对亚洲乃至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愿景强调“更多合作和更多一体化”。对印度来说,只有亚洲国家“巩固”独立并扩大“选择自由”——这可能是指印度来之不易的民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印度的这种情绪并非当前的时尚,而是与数百年殖民主义的影响密切相关,殖民主义除其他外,为印度不稳定的边界和独立后不结盟的过去奠定了框架。
与此同时,印度的核心安全关切直接源于其亚洲竞争对手中国的惊人崛起以及由此产生的颠覆地区安全秩序的意图,包括 印度边境现状。因此,尽管印度对亚洲安全秩序的愿景尚未完全成型,但中国作为永久对手的存在及其对亚洲安全秩序的推动 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安全秩序 推动了印度寻求多极替代方案的言论。印度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美国和欧洲以及志同道合的地区伙伴(其中许多是美国的盟友,如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和欧盟)的印太融合、越南和菲律宾,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看待。
印度的亚洲安全秩序愿景是否与其印太前景分开?或者两者是否存在共同议程——欢呼印度重返亚洲事务中心并以对抗中国为核心?
解析印度政策言论
纳伦德拉·莫迪总理在他的第一个任期中概述了印度的目标“该地区更加一体化和合作的未来将增强所有人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此背景下,印度的愿景是地理、制度联系、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复杂结合。印度与中亚、东亚或太平洋岛屿等亚洲(次)地区部分地区缺乏直接的地理联系,但这并没有阻止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超越大陆邻域 进入扩展的邻里 “从非洲东海岸到美洲西海岸”——印度-太平洋边界的范围。
这也是印度外交的五个支柱的基础,这些支柱正在塑造其亚洲“再平衡”努力以及与亚洲伙伴建立更密切的安全合作的努力。这 五个支柱 植根于重新激活古印度思想和哲学,扩大其多极焦点,追求发展力量倍增器,成为“全球利益的力量”,并展望未来。同样,印度在其印太政策中持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强调了包容性和建立共识等原则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个充满热点和包含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地区。
然而,尽管亚洲安全秩序的原则——多边主义、多极化、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重要的合作安全——都已存在,但印度的愿景在概念上尚不完全一致。这 本质 印度亚洲安全愿景的核心是维持战略自主权并创造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的选择。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多极化的亚洲。尽管如此,印度在奠定政治、经济、基础设施和制度联系方面进展缓慢,而这些联系将成为其不断发展的亚洲安全秩序愿景的基础。印度在亚洲必须解决的正是这种相对差距。
过去十年里,印度在莫迪民族主义政府领导下的崛起与两个全球趋势不谋而合。一是亚洲转型为世界增长引擎,二是印太地区战略关注度不断提升。因此,今天印度的亚洲多极愿景建立在“亚洲+”网络的基础上,该网络包括大陆和海洋层面以及亚洲和非亚洲参与者。
虽然特定地区的政策——例如“邻里优先”(南亚)、“向东行动”(东南亚和东亚)、“向西行动”(西亚)和“互联互通/行动中亚”——在整个大陆范围内提供了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外展服务,但区域一体化(SAGAR)和印度-太平洋倡议也提出了专门的海洋视角。海洋领域得到了急需的支持 促进 在最高决策层,莫迪强调印度将“比以前更加依赖海洋和周边地区”。我们还必须承担起塑造其未来的责任。”
换言之,印度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走的是以印太海域为中心的多方向、多结盟轨迹。印度试图通过这一举措抵消中美两极格局带来的挑战,并在过渡时期增强印度的综合实力,从而理想地形成更具代表性的多极安排。互联互通、一体化和联合开发在这一转变中至关重要。
但印度如何将这些与其合作安全原则和亚洲安全秩序愿景结合起来?
印度安全愿景的亮点
在考虑印度亚洲地区秩序愿景的安全方面时,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首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的“亚洲人的亚洲敦促,印度的亚洲安全秩序愿景包括一个多极的亚洲。习近平这番话的实质是呼吁亚洲人民主导亚洲事务、解决亚洲问题、维护亚洲安全。相比之下,印度的愿景不仅限于亚洲大国的参与,还邀请其他(民主)利益攸关方大国的参与,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甚至与亚洲国家保持密切联系。俄罗斯。
其次,印度多极愿景的一个基本方面与共同领导的理念有关,这一点在新德里的“全球南方”主张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关注的驱动因素是既要限制中国对亚洲(最终是全球)事务的(潜在)主导地位,又要改善印度自身的权力基础。换句话说,新德里认为共同领导将有助于促进更加公平的秩序。它还将使印度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拥有更重要的发言权,并确保像中国这样的强国无法掌控局势,并可能左右其他地位较低的亚洲国家的决策。
第三,印度的亚洲安全愿景越来越围绕海洋领域。由于这个国家三面濒临印度洋,新德里意识到它的未来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确保印度洋地区和整个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是印度的首要任务。也许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体, 95% 印度的国际贸易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因此印度高度依赖海洋。因此,确保海上航线的航行和贸易自由至关重要。印度的SAGAR(英文译为“海”)倡议体现了印度的海上安全和外交方针。
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担忧中寻求全球团结
此外,印度雄心勃勃的多极愿景包括发展中国家改革现有多边论坛的需求和目标,这些论坛因缺乏多元化代表性而受到广泛批评。与此同时,印度的目标是减少(即使不是消除)大国竞争的影响,其安全秩序规范和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
一方面,作为“全球南方的声音”,印度正寻求通过新扩大的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以及与“南半球国家”的三角合作推动南南合作,从而削弱西方的影响力。志同道合”,包括西方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印度雄心勃勃地寻求反击 中国意图 通过“一带一路”等具有更广泛政治、安全和文化影响的中国基础设施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世界获得优势。
考虑到这些因素,印度正在利用“Vasudhaiva Kutumbakam”或“世界是一个家庭”的言辞来凝聚合作, 特别 朝向全球南方。这种想法旨在原则上将边缘化世界纳入其中,同时从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日益增长的焦虑中受益,从而抵消中国的挑战。印度优先考虑其南亚周边地区作为伙伴国家,但在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印度发展安全伙伴关系的方针依赖于作为前殖民大国的团结和“共同争取自由的斗争”。
认识到非西方外展活动的局限性
重要的是,印度的多极化亚洲理念充满了非西方的领导力,这不仅是为了麻木美国/西方主导的全球政治和安全设计,也是为了“在正确的领导下重振有效的多边主义”。然而,非西方世界内部的裂痕(以中印或印巴对抗为代表)迫使印度承认这种合作的局限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加强的俄中一致性。
这为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俄罗斯-印度-中国三边等中国和俄罗斯主导的多边论坛中的有限做法与通过印度扩大印太愿景之间的微妙平衡提供了动力。自己的政策,如 SAGAR;四方战略论坛(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和印太经济繁荣框架;以及强调地理的包容性区域论坛,如环印度洋联盟和东盟。
与此同时,印度的外交外展使其经济和安全/军事能力相形见绌,尽管其经济和安全/军事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这尤其与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无法比拟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印度一直坚称中印关系“不正常”,拒绝降低实力平价等式,并继续在双边和多边特别是高科技导向的安全合作上向美国伸出援手。通过四方。
在联盟方面,印度和中国一样,原则上拒绝集体安全,因此不属于美国主导的在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主导的轴辐联盟体系的一部分。然而,印度尚未克制自己深化与美国的技术和国防合作,包括联合演习和共同生产国防装备。
总而言之,印度对亚洲安全秩序的愿景包括一个多边、多极的亚洲。在更广阔的印太领域,印度将亚洲置于其中,印度的愿景是包容性的,并邀请志同道合的伙伴,包括域外大国,参与构建“亚洲+”安全秩序。印度认为这种参与对于共同和正确的领导很重要。此举尤其旨在确保印度能够制衡中国(印度愿景的核心组成部分)并恢复其地位。
这篇关于印度的文章是关于中国和印度如何看待亚洲安全秩序的两部分系列的第二部分。这 第一部分, 在 中国对亚洲安全秩序的看法, 发布于 2024 年 5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