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半导体贸易问题让台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期间 9月10日辩论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批评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任职期间允许出售美国芯片,从而为中国军队提供支持。哈里斯断言:“在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他最终向中国出售美国芯片,以帮助他们改善和现代化他们的军队——基本上是出卖了我们。”
特朗普反驳道:“首先,他们从台湾购买芯片。由于他们的理念和政策,我们几乎不再生产芯片了。”
尽管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流,但双方都同意有必要限制中国获得可能推动其军事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但特朗普对台湾与中国之间半导体贸易的评论暴露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忧:台湾在半导体出口管制方面的模棱两可立场,以及与美国合作限制先进技术向中国转让的程度。
在美国和中国陷入持续争论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战略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鉴于台湾在全球先进半导体行业的市场领先份额,台湾在确保美国对中国限制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也具有外交紧迫性 日本 和 荷兰 这两家公司都是先进芯片生产的制造设备、材料和组件的重要供应商,现在都已遵守美国政策。
然而,台湾在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却令人费解地模棱两可。而中国 — — 美国出口管制的主要焦点 — — 通过加强对台湾的制裁,积极主张其对台湾的主权主张 军队 迫于政治压力,台湾继续向中国实体运送半导体。与中国持续的贸易矛盾地加剧了对台湾生存的威胁。那么,台湾为什么坚持这些出口呢?
台湾浮士德悲剧
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之间明显不平衡的权衡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困境,可能使台湾容易因其重商主义短视而受到批评。然而,这种自作自受的脆弱性的悲剧性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台湾在与中国的长期斗争中被迫面对的结构性政治经济制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台湾向中国大陆出口先进半导体——后者利用其来增强其军事实力,而这对台湾构成了持续的威胁——与熟悉的历史相似之处相呼应。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向世界开放,台湾企业寻求新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在海峡两岸进行了大量投资。台湾企业在电子、纺织、机械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带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作为回报,他们获得了成本降低和进入拥有超过 13 亿人口的新兴市场的机会,从而巩固了其全球竞争力。
但一开始的经济伙伴关系很快就演变成战略风险。这些投资帮助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拥有丰富经济和技术资源的全球超级大国。回到台湾本土,这种扩张也带来了挑战—— 失业 以及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日益加深。到 2010 年代,中国利用其财富和工业增长来培育国内产业,这些产业开始与台湾企业竞争,最终推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例如 富士康,从中国市场撤回其生产。
今天,这种浮士德式的讨价还价仍在继续。台湾作为全球领先的先进芯片生产商——控股 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 – 仍然为中国工业供应重要零部件。虽然这些半导体对台湾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它们也增强了中国的军事能力,包括 导弹制导系统,从而危及台湾自身的安全。
根深蒂固的困境
这些都是高度明显的战略风险,需要台湾采取果断行动。日本和荷兰最近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紧迫性 跟随美国对半导体制造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台湾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时刻,如果不采取坚决行动,可能会被视为战略误判,从而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然而,这种观点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台湾在战略和外交上深深陷入困境的复杂决策困境。
在台湾,人们仍然对潜在的国内局势感到担忧。 反响 出口管制。虽然这些措施可以阻止对手获取关键的半导体技术,但它们也可能损害那些推动台湾在芯片行业取得突出地位的企业,从而可能扼杀国内创新和外国能力。
中国客户可能会在以下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商 不执行类似的出口管制。这种转变目前称为 “去美国化”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也可能引发“去台化”。不久之后,台湾企业就会开始将业务转移到海外,以规避当地的监管限制。
然而,自2019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出口管制所开创的警示性先例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担忧。这些限制至少促使中国投资 1500亿美元 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中,建立新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并鼓励 本地采购 公司之间。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议程。因此, 中国正在发展内部商业关系和技术能力 如果美国技术的获取仍然不受限制,这种情况可能就不会出现。台湾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
在战略层面上,台湾夹在其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和与美国的安全关系之间。尽管两岸关系恶化,中国大陆仍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台湾 经济部2023年,中国占其出口总额的35.2%——这是近21年来的最低比例,比2022年下降了18.1%。
半导体行业更加凸显了这些联系的深度。 财政部 报道称,2023年,台湾集成电路出口额达1666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8.5%。在这些半导体出口中,54.2%(即 904 亿美元)流向中国。鉴于半导体贸易规模巨大, 不可思议 台湾突然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持续的军事恐吓,台湾的经济繁荣越来越依赖美国作为其战略伙伴提供的安全承诺。这种相互依赖带来了一个深刻的困境:随着美国努力 协调 全球芯片出口政策,台湾正处于关键时刻。台湾政策制定者现在面临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是否更紧密地与美国的政策指令保持一致,这可能会牺牲台湾与中国的重大经济利益。
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是,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长期以来一直以“战略模糊”为特征,这一政策故意让美国在两岸冲突发生时的干预程度变得不确定。该政策是 1979 年与台湾正式关系终止后启动的一项外交战略,旨在阻止台湾走向独立和中国的军事侵略。但这样做的代价是离开台湾 永久的不确定状态 关于其最关键联盟的可靠性。咄咄逼人的中国投下了长长的阴影,而美国的坚定支持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与中国的 军事演习 针对台湾的攻击已成为日常事件,美国曾经看似有效的做法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批评。正如地区紧张局势所要求的那样,模糊性可以轻松平衡相互竞争的利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政策信号更加清晰。
拜登政府领导下,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确实开始放松。 2022 年,乔·拜登总统本人一改之前的含糊态度,明确表示: 如果台湾受到中国攻击,美国将动用武力保卫台湾。然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一个更根本的变量是美国的选举周期,这往往会加剧总统换届和党派控制权转移期间的政策不一致。例如,与拜登的支持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最近批评台湾,指责其 利用美国半导体产业并称其应为自己的国防买单。
台湾缺乏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也许台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被排除在全球半导体政策决策的多边协调之外。尽管 来电 台湾在制定全球供应链政策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进展有限。
例如, G-7 半导体联络点小组最近召开会议 2024年9月,全球主要大国共同努力协调半导体相关研发和危机管理。这些事情与台湾的相关性不言而喻。然而台湾缺乏参与这些关键讨论的正式渠道。
这种排除不仅在战略上被误导,而且还加剧了台湾国内对西方意图破坏其半导体竞争优势的怀疑。早些时候美国已经加剧了这种焦虑 压力 台积电致力于实现制造多元化,该公司在美国大力投资,同时也扩大在美国的业务 日本 和 德国。潜力 分割 台积电业务的发展越来越不仅仅被视为猜想,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
台湾推动更积极地参与全球半导体政策,但反应迟钝的原因并不难理解。西方在外交上对台湾保持沉默,往往基于这样的假设:无论西方如何行动,台湾决策者都永远不会倒向中国,从而导致片面效忠的期望。
尽管如此,必须谨慎对待台湾反华民族主义言论的力量,台湾决策者也不应该让当前的全球势头影响他们的判断。严峻的事实是,新竹 台湾的硅谷,从来都不是一个据点 民进党是主张独立的现任执政党。
人们不能忘记,台湾在半导体行业的成功是全球化最优秀的成就之一。它与该岛向民主的坎坷过渡并存,但从未完全交织在一起。虽然半导体行业对台湾的经济未来至关重要,但它本身并不具有通常所投射的意识形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