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引起了很多争议,这一点在贸易领域最为明显。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和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是不言而喻的: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990亿美元,而马来西亚的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接近80亿美元。两国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这种关系,最近都强调数字和绿色发展。
对此,马来西亚国内外的一些观察家提出了警告,将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称为“过度依赖”或反映了对北京的“倾斜”。其他人则更进一步,得出结论说马来西亚现在毫不掩饰地“亲中国”。然而,基于数据而不是言辞对双边和多边经济模式的评估描绘了一幅更加微妙的图景。
重力很重要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一事实经常被用来支持经济过度依赖的说法。安瓦尔·易卜拉欣总理在 2023 年 3 月访问北京期间谈到了这一动态,他表示:“考虑到优先事项,我们首先来到中国。但作为一个贸易国家,我们必须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安瓦尔的评论尽管无意中为耸人听闻的误解创造了空间,但它暗示了贸易的引力模型,这是一种有经验支持的观察结果,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贸易流量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换句话说,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和与马来西亚的距离,甚至不考虑两国的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中国成为马来西亚如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来西亚的例子并不例外。事实上,它反映了全球趋势。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取的数据,中国大陆是全球55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这包括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巴西、埃及、德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片地区。在整个亚洲,主要的例外是距离较大邻国经济影响范围更近的小国,包括尼泊尔与印度、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老挝与泰国。
因此,“先来中国”的想法只是反映了全球贸易现实。对于马来西亚来说,附近的中国市场以其经济和人口规模,是消费需求和中间产品的重要来源。重要的不是避免与中国的密切联系,而是通过跨部门的多元化贸易联系来增强抵御能力,马来西亚已经明显实现了这一目标,如下所述。
一切都是相对的
另一个观察结果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的相对重要性近年来实际上有所下降。马中进出口占马来西亚贸易总额的比重已从 2021 年 19% 的峰值下降至 2023 年的 17%,大致与大流行前的趋势持平(图 1)。
这一贸易份额从 2022 年开始下降,同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 1110 亿美元的峰值。自2021年以来,马来西亚的整体贸易增长超过了与中国的贸易,其中东盟在马来西亚贸易中的份额从26%上升至27%。总之,这些趋势凸显了马来西亚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报道中的韧性,因为与中国的贸易放缓并未对马来西亚的贸易结果产生直接、成比例的影响。
回顾过去,马来西亚的贸易已经多元化。自2003年以来,中国在马来西亚贸易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如今的总体贸易集中度低于二十年前(图2)。其一,中国目前的贸易份额低于2003年的美国,当时美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此外,马来西亚五个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占贸易总额的51%,低于2003年的58%。
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强度接近东盟16%的平均水平,与全球13%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到一个标准差。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包括澳大利亚(29%)、印度尼西亚(25%)、日本(20%)和韩国(22%)在内的其他40个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明显较高(图3),但对与北京经济结盟的担忧很少延伸到这些案例。
行业和敏感性
关于马来西亚过度依赖对华贸易的论点在部门层面上更没有说服力,因为某些行业与中国企业的互动比其他行业更多。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马来西亚贸易额最大的六大工业/商品部门是电气机械和设备(占马来西亚贸易总额的33%)、矿物燃料(18%)、机械和机械器具(9%)、科学仪器(4%)、脂肪和油(3%)和塑料(3%)。
中国仅在这六个领域中的三个领域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且贸易强度各异。对于塑料而言,中国是主要进口来源地,占该行业贸易的四分之一,是第二个合作伙伴新加坡(11%)的两倍多。在机械和机械器具方面,22%的贸易涉及中国,新加坡位居第二,占15%。在电气机械和设备方面,中国以 19% 的份额领先,但新加坡(16%)和美国(14%)紧随其后,表明在这一战略领域对中国没有明显的过度依赖。
在其他三个行业——矿物燃料(主要是石油)、油脂(主要是棕榈油)以及科学仪器——中国的贸易足迹较小。在燃料方面,中国排名第四(9%),占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贸易额的一半。在脂肪和油类方面,马来西亚对印度的出口量多于对中国的出口量。在科学仪器方面,美国排名第一(22%),中国排名第二(14%)。
这种部门细分显示出对中国的不健康贸易依赖的证据微乎其微。虽然过度依赖的说法往往含糊其辞,但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由于合作伙伴和产品的多样化,马来西亚避免了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中国的篮子里。中国的主导地位仅在塑料领域可见,该行业受到全球对中国产能过剩担忧的影响,马来西亚正试图通过贸易补救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如下所述。
超越贸易
“过度依赖”的说法还延伸到了贸易以外的领域,例如外国直接投资。人们的担忧围绕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基础设施项目中的股份。这个论点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投资者;第二,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投资者。其次,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使马来西亚等伙伴国之间的“债务陷阱外交”得以延续。
这些说法与事实不符。中国不是马来西亚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截至2023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存量为76亿美元,不到总额的4%,远远落后于新加坡、美国和日本(图4a)。与此同时,中国当年流入马来西亚的 FDI 仅为 9 亿美元,而全国总额为 88 亿美元(图 4b)。简而言之,中国投资仅占马来西亚外国直接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
此外,马来西亚欠中国的外债很小,估计占 2017 年 GDP 的 0.2%。AidData 2023 年全球中国发展融资数据集的分析还表明,马来西亚的大多数中国项目涉及私营企业或官联公司 (GLC)出于商业考虑的动机。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没有发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地缘经济操纵的证据,证实了这一点。事实上,马来西亚启动了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并重新谈判了一些项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优先事项,例如价值 160 亿美元的东海岸铁路线。从根本上说,这表明马来西亚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带一路”的好处,符合国内利益,而不是受到北京的任何不当影响。
最后,“债务陷阱”的说法预设了中国投资本身就存在问题。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表示,远非如此,仅去年批准的中国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为马来西亚人创造超过 10,000 个新就业机会。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4年3月宏观经济评估中判断该国外债“可控”,消除了债务陷阱担忧。
代理机构在行动
过度依赖阵营还一再声称马来西亚对中国“过于恭顺”,而中国忽视了马来西亚根据多边规则秩序使用贸易补救措施和保障措施。截至2023年底,马来西亚针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比针对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主要是对某些钢铁产品征收关税,这与人们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一致。 2024年8月,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塑料涉嫌倾销展开调查。因此,任何关于马来西亚屈服于中国经济利益的指控都忽视了马来西亚在国家利益与中国行动不一致时优先考虑国家利益的机构。
该机构延伸到马来西亚对广泛的全球经济伙伴关系的务实追求。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排除与其他国家的接触,从马来西亚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等经济框架中可以看出,这些框架不涉及中国。同样,马来西亚接受“一带一路”并不妨碍其支持其他倡议,例如欧盟的全球门户。例如,价值 160 亿美元的卢穆特海洋工业城项目预计将受益于欧盟的投资。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了关于半导体供应链弹性的合作备忘录,并因其作为美国半导体进口最大来源国的地位而得到加强。
除了马来西亚引人注目的金砖国家成员资格申请之外,这种机构还体现在通过加强南南合作来加强贸易多元化的努力。例如,马来西亚与巴西正式成立了双边联合贸易委员会,同意加强半导体和能源合作。与印度的关系于八月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此外,作为即将上任的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还强调了其支持东盟内部贸易增长的兴趣。
因此,马来西亚隐含的地缘经济战略表现出一种平衡的做法,避免与任何单一大国结盟,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
过度依赖神话
归根结底,有关马来西亚过度依赖中国的报道被严重夸大了。这些模糊且定义不清的说法在仔细研究双边和多边贸易和投资数据后就会被揭开。与此相关的是,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将马来西亚与中国的牢固关系误解为对北京的肆无忌惮的拥抱,而这被认为是以牺牲华盛顿或布鲁塞尔为代价的。这种推理忽视了布城与无数全球合作伙伴建立的经济合作。它还不承认马来西亚在维护其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
最终,马来西亚的战略定位超越了简单化的零和叙事,展示了其在不脱离西方或其他国家的情况下与中国接触的能力。相反,它反映了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在复杂、相互关联的世界中航行的地缘经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