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变得更加大胆、更加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对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回报信心不断下降。
欧洲企业通过中国欧盟商会 (EUCCC) 的 1,700 多家会员,并未将对此问题的评论仅限于中国境外的场所和媒体。相反,他们在中国国内参与调查、召开会议、发表报告和发布新闻稿 — — 意识到但并没有被数十年之久的言论自由暂停所吓倒,其强度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目前在中国持续开展业务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将于本周在上海受到密切关注。 EUCCC 将主办一次题为“2025年中国展望大会:对在华营商的战略反思”。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会议和内容向所有会员和非会员开放。
在中国(其人数正在减少)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在靠东道国的慷慨谋生时进行自我审查并避免冒犯东道国是很常见的。然而,欧洲人对此毫不留情。正在向中国政府发出强烈信号,表明欧洲正在对保持其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进行战略“重新思考”。
商会向国内外公众发出参加中国展望大会的邀请,直击要点:
随着开展业务的挑战不断增加而回报逐渐减少,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得出结论,他们的中国业务需要进行战略重新评估。中国政府十多年来为实施承诺的改革采取了有限的行动,欧洲企业对许多措施的信心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对有意义的变革的期望也大大降低。
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和加剧,包括中国经济放缓、高度政治化的营商环境、长期存在的市场准入和监管障碍、产能过剩和国内消费低迷等。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和策略。一些公司已开始将计划对中国的投资转向其他市场。在岸和离岸和/或本地化供应链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代表着将中国业务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离的战略转变。
在中国政府通常希望受到尊重的环境中,这是很强大的东西。如果说欧盟商会的会议邀请与中国的尊重相悖,这还算轻描淡写。
五月的警告信号
12 月 3 日会议之前,EUCCC 召开了 年度调查结果,早在五月份就已出版。对该组织会员的调查发现,“尽管中国在 2023 年初重新开放了边境,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继续呈下降趋势。”
人们曾寄予厚望,认为后疫情时期的开放将为在华欧盟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和稳定性。相反,调查发现情况恶化了。从需求下降到进入市场和满足监管机构的困难增加,欧洲公司报告称情况正在恶化。
事实上,尽管 45% 的欧盟公司表示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有所扩大,比上一年提高了 9 个百分点,但超过三分之二(68%)的受访者表示业务变得“更加困难”。 ” EUCCC 表示,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百分比”。
也许最明显的迹象表明,欧洲企业在华经营状况不佳,这是欧盟企业首次且大幅表示,他们面临的三大商业挑战之一是中国经济放缓。这一比例从去年接受调查的公司的 36% 上升到今年的 55%,增加了 19 个百分点。
欧盟国家与欧盟公司:法国和德国
欧洲公司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可行性与其母国的政治和外交利益之间的竞争利益之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商会在向中国政府解决棘手问题时比许多欧洲民选总统和总理更加大胆。将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上任以来对中国的态度与今年欧盟气候变化委员会(EUCCC)调查结果中直接、不讨人喜欢的统计数据和评论进行对比。
自2017年上台以来,马克龙表面上一直在寻求改善法国与中国的关系,同时维护法国的价值观。不幸的是,他这样做的策略似乎主要是回避任何有关人权的讨论。自由的概念和实践 — — 以及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人的战斗口号——平等和博爱 — — 已经不再影响马克龙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讨论。最初,马克龙试图谴责中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建议其他国家也这样做。正如其他人在他之前学到的那样,这种做法对他或法国的利益都没有好处。
例如,他在 2017 年大使周的演讲中表示: 马克龙说,
我们与俄罗斯、土耳其和中国的外交和经济交往不能成为羞于回避人权问题的理由,因为这样做就是背叛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尊重谈判桌另一方的人,尊重他们自己的历史、他们自己的发展,同时不回避此类对话。
然而,到了2018年,马克龙改变了他的做法——也就是说,他根本不再接触这个话题。正如人权观察 报道“到一月份,马克龙的决心似乎有所减弱,因为他在作为总统首次访华时未能公开提出任何具体的人权案件或问题。”
快进到2024年,尽管许多在华开展业务的法国公司明显不满,马克龙似乎仍然没有提出影响法国在华投资、因回避而损害法国声誉的棘手问题。 。 11月19日,马克龙和习近平在里约热内卢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会面。在重申了相互尊重与合作的惯常陈词滥调之后,中国外交部 会议宣读 说:
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方希望冲突缓和,不希望看到危机蔓延、战争升级,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推动停火、结束冲突发挥建设性作用。战争。
会议的其他报道进一步阐述,并指出马克龙告诉习近平,他们对冲突的看法“一致”。 “在俄罗斯就核理论发表好战且升级的声明后,你们和我们一样感到担忧,”马克龙说。 引用说。没有提及习近平的答复(如果有的话)。
然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多年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在所有欧洲国家中,德国在对华关系上的态度和表现一直是最自信的。大众、西门子和巴斯夫等德国工业巨头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中国发展能力和市场。事实上,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有效地将德国的经济增长与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准入和表现挂钩。
如果说有哪个国家(无论是否属于欧盟)可以可靠地扭转当前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和可行性的悲观趋势,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德国。德国长期以来一直看好中国,而其他国家则不然。今年早些时候,三线城市江苏省太仓市庆祝了第 500 家德国公司在该市扎根。
然而现在,就连德国对中国的热情也大大减弱了。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 (Olaf Scholz) 领导制定了一项与中国持续关系的计划,并于 2023 年发布。 战略文件 清晰、全面地阐述了中德关系的问题。从导言开始,德国提出了德国政府必须将其纳入其与中国复杂且持续的关系中的谈话要点和原则。
这份长达44页的论文第三段开门见山:“中国日益繁荣和消除贫困的成就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的挫折形成鲜明对比。不受欢迎的观点受到审查,批评者受到迫害,免费互联网和许多国际媒体的访问被封锁,并且没有报道自由。”
当前具体的贸易和商业问题得到了简洁的解决。 “中国的经济战略旨在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同时使国际生产链更加依赖中国,”引言称。 EUCCC 成员长期以来也注意到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业务。
结论
EUCCC 今年早些时候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50% 的受访者计划削减成本,其中超过 25% 的受访者计划通过裁员来实现这一目标。 “公司为适应商业环境而采取的战略有可能使中国进入 恶性循环会加剧该国的经济困境,” 商会写道。
12 月 3 日中国展望会议的发言者和与会者本周的口头言论是否会像书面言论一样直率,还有待观察。如果是的话,他们将为欧洲政治领导人树立一个有价值的榜样。如果没有,中国将再次获胜,至少在短期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