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效应:印度会在 2025 年支持中国解冻吗?

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逆转的趋势,来年异常乐观。尽管仍然缺乏直接的合作和信任,但双边敌对行动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退居次要地位。尽管如此,尽管前景乐观,但习近平时代中国与印度的不平衡轨迹仍然值得对时事进行谨慎解读。再加上唐纳德·特朗普的复兴,中印关系的解冻看起来更加反复无常。

12月中旬左右,印度和中国 得出结论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三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的代表主要认为需要推进“有效的边境管理”,以维护“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尽管有这样的措辞,中国观察人士知道,后者仍然是此类简报中经常使用的陈词滥调。然而,双边关系的扩大与代表们未来会晤的成功息息相关,最近的会谈强调了这一点。

几个月前的十月,双方也达到了一个里程碑 脱离接触 签署了在德普桑和德姆乔克沿实际控制线(LAC)边境地区巡逻的协议,该线是事实上的边界,但其本身也存在争议。

从一开始,这样的双重承诺似乎与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头条新闻相一致,标志着印度和中国解决争端的新篇章的开始。然而,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友善似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他们的领导力。

这些“积极”事态发展的时机也特别引人注目:在印美交往蓬勃发展以及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美国总统之际。特朗普已经表明了与北京的大致发展轨迹,他的国家安全选择是对华鹰派。即使面对印度,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也会迎来挑战,新德里的直接行动并不复杂 阳性反应 尽管特朗普获胜。中印美三角关系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中如何发挥作用将是地区和全球格局中最引人注目的叙述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对2025年有何期望? 2025年及以后,中印关系解冻能维持多久?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能否搅乱中印关系明显升温的局面?还是会一切如常?在这场永无休止的中印竞争传奇中,南半球处于什么位置?

解冻到无处可去?中印关系以领导力为中心

毫无疑问,中印现实仍然存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例如,双方不仅没有发表联合声明,而且最近12月份的声明也存在差异。这 印度一侧 坚持一个不具描述性的版本,基本上不超出十月脱离接触协议,对改善跨境合作给出模糊的指示(“积极方向”)(尽管是在从贸易到宗教神山-玛旁雍错湖朝圣等小问题上) ,穿过有争议的西藏)。

相比之下,中方将会议结论称为“六点共识”,同时重申按照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解决边界问题 2005年双边协议。然而,印度 有效地否认 中国宣读的细节仅提及 2005 年协议中关于未来探索“解决框架”的内容,而且也只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印度的正式会议声明没有提及任何地缘政治或语言上的具体内容作为对任何协议或共识的遵守。

更重要的是,中印关系显然普遍过度依赖高层领导。两位现任领导人都是强人,他们的政府政策和方法以个性为主导,这是一个明显的泄露。不仅高层的双边接触很重要,而且他们的“个人”政治意愿也很重要例如,最近的解冻势头最终在 会议 十月底,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行了会谈。

与此同时,十月双边会晤除了已经达成的协议外,没有达成任何特别协议、共识或具体成果。 脱离接触 在特定点。这是莫迪和习近平五年来的首次双边会晤,而 2019 年的“非正式峰会”也被视为 缺乏实质内容 – 进一步表明,目前紧张局势的缓和正是如此,仅此而已。

然而,它应该会在不易受到安全问题影响的特定地区带来更好的贸易和经济联系。中国 成为 2023-2024年期间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18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可能放松其严格的 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已经有 报告 印度希望批准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投资提案。

然而,即使中印关系看似暂时改善,信任赤字仍将持续存在。无论最新的叙述是什么,重要的是要记住,边界紧张局势尚未完全解决——细节也相当粗略。 撤军 需要。尽管如此,官方军事和外交渠道确实改善了沟通,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成就

“美国优先”与国家安全的双重策略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印度和美国趋同的主要因素。印美关系不仅在推进更坚固的双边框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通过四方机制和印太经济繁荣框架(IPEF)等小型多边机制促进了该地区安全架构的形成。四方机制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得到了显着复兴,并且不断壮大,而 IPEF 则 新供应链协议 有潜力重振印太利益相关者的团结,反对中国的主导地位及其在技术方面的进步。

然而,只有前者看起来仍将占据主导地位。有人担心, IPEF 将失去其新发现的相关性 随着特朗普领导的交易政治的兴起。

在贸易领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立场将影响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新兴经济体。印度和美国将采取保护主义立场,两国之间的分歧将继续阻碍全面战略增长。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这是印度和美国之间关注的一个领域:特朗普当时 批评的 印度的关税制度(严厉地称之为“关税之王”)和 印美贸易协议 也曾落空。在这一点上没有太大改变。

然而,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双边防务关系将会加速推进,印度将寻求从已经启动的更广泛的技术和防务合作中受益。例如,关于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倡议(英语六级考试)希望促进喷气发动机的联合生产以及其他重要项目)。

印度的政治高层 人们对特朗普的回归持乐观态度。他们期待莫迪和特朗普的领导关系和睦;有机会实现印度针对中国的地区和边境安全目标;以及重新调整与民主和少数族裔权利有关的分歧——这些担忧在拜登执政后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专家 称印美关系“从根本上脆弱”。

对 2025 年的期望

最终,中国、印度和美国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双边关系,这将决定它们之间的友谊和竞争。特别是,特朗普领导下的印美关系理所当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因为多年来华盛顿无疑将其对印度的支持作为阻碍中国地区设计和目标的重要制衡手段。随着美国总统乔·拜登即将卸任的政府继续加强国防和技术合作,这一方面必然会发展。

然而,上述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可能会让印度和中国走得更近。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和中国必须保持警惕,不要让敌对行动影响整体经济前景。他们可能会重新调整相互策略,同时考虑到美国的保护主义趋势。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所定义的新兴安全格局仍将得到加强,这意味着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等密切伙伴组成的四方集团将占据首要位置。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喜欢四方会谈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传播类似北约扩张主义的工具——没关系 特朗普本人对北约的不满 – 将转化为对印度的持续不信任,而印度全心全意地接受了四方机制。

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的状况将推动或减缓印度在经济和外交上迈向地区主导地位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中美贸易竞争将以任何形式放缓。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印度作为西方和印度-太平洋地区之间桥梁的命运将继续受到关注。

印度试图在上海合作组织(SCO)和金砖国家等中国主导的非西方论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将有所帮助—— 后者的扩展 特别是让印度凸显了其多极愿景及其战略自主目标。印度希望参与西方和中国主导的论坛将有助于其向全球南方国家的拓展。南方国家反对意识形态等二元分歧,这种分歧加剧了本已陷入经济困境的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挑战。印度作为表达他们担忧的桥梁或声音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这并不是要低估中国在南半球国家也拥有庞大且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无论是 东南亚, 中亚, 西亚, 或者 南美洲),这主要得益于其与“一带一路”倡议(BRI)相关的金融和基础设施举措。南方国家已经是一个战场,印度和中国都将寻求增强自己的实力。除了争夺全球南方之外,金砖国家+的参与还将有助于印度和中国找到其他途径来对抗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但要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至关重要,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印度的强硬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在喜马拉雅边境煽动更多紧张局势升级,比如2020年的加勒万冲突,甚至2022年的达旺冲突,以挫伤印度的增长热情,还有待观察。然而有一点似乎是明确的:中印之间不太可能这么快就出现不稳定的军事对峙,但需要注意的是,莫迪和习近平的动态,或者更确切地说,缺乏动态,将继续有利于现有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