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在即将上任的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政策中拥有巨大的利益。美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目的地以及日本企业的主要研发(R&D)中心。日本企业通过与中国和墨西哥等国家的往来和外国直接投资也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出于不同的原因,这些国家受到了特朗普及其圈子的严格审查。
但奇怪的是,尽管对特朗普2.0与中国、特朗普2.0与东南亚等的分析层出不穷,但对特朗普2.0与日本,特别是新政权的影响却几乎完全没有系统性的分析。对于日本企业来说。
众所周知,特朗普仍然热衷于贸易关税。对他来说,它们是纠正贸易失衡的工具;刺激美国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从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就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进行讨价还价。问题不仅在于他打算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关税,还在于 特别针对日本企业大量投资的中国、墨西哥和越南。此外,特朗普领导下的华盛顿可能会向日本和日本企业施压,要求其购买更多美国产品和服务。
日本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特朗普、他的内阁以及许多重要顾问都是对华鹰派。 他们希望日本企业减少或取消对华直接投资,加入美国日益广泛的出口管制,限制技术转让,并在面对中国对美国关税的报复时表现出与美国的团结。
在新特朗普时代,在美国的日本企业将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消极的一面是支持性补贴和税收抵免(例如电动汽车)的取消以及对美国零部件进口的更高关税,以及积极的一面是,可能会减少监管和企业所得税、扩大外国直接投资大门,以及在关键矿产、能源和技术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机会。除此之外,有可能的是, 新政府将反对日本对美国高科技公司的监管 例如亚马逊、苹果和谷歌。反过来,这可能会使与此类公司竞争或面临压力的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黯淡。
特朗普政府还可能迫使东京向美国公司更广泛地开放其服务业或其他部门,并对希望“改革”日本公司的美国激进投资者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这两者都会对公司治理、业务运营、以及日本国内的竞争环境。
特朗普的高层团队中没有人有日本经验。这说, 有些人对日本表达了好感,或者有更广泛的联系 比特朗普圈子里的其他成员特朗普分别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和财政部长迈克·沃尔兹、马可·卢比奥和斯科特·贝森特就属于这一阵营。还有一些政策偏好直接或间接符合日本企业的偏好。例如,特朗普任命的能源部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希望增加液化天然气(LNG)以及地热能和核能的生产。不管上述情况如何,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无疑将日本视为无价的安全伙伴,即使他们希望日本做得更多,这可能使他们不愿对日本采取强有力的贸易行动。
日本企业正在迅速采取行动,以讨好即将上任的政府。例如,有些公司像丰田一样为特朗普 1 月 20 日的总统就职典礼提供了“捐款”。 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 (Masayoshi Son) 的排名高出一个数量级承诺四年内在美国投资 1000 亿美元,主要是在高科技领域,这将创造 10 万个就业机会,是他八年前向即将上任的总统做出的投资承诺的两倍。无论投资是否取得成果,现在都是就在美国投资做出前瞻性声明的好时机,尤其是在关键矿产、化石燃料、电池、核电和制造业等享有特权的领域进行绿地投资。特朗普和/或他的团队。
正如美国钢铁公司案所示,收购可能更加敏感,但总体而言,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可能会继续对日本收购者有利,尽管更加关注日本企业与中国的关系。考虑到它为日本企业带来的多重好处,增加研发投资也值得认真考虑。不言而喻 日本企业应扩大和深化政府和公共关系。重要的是,此类努力不应只关注特朗普(尽管他很重要),而应关注他的圈子、多个政府部门和多个级别的政府,特别是共和党控制的州。
最后,日本企业需要加倍努力降低供应链风险,使其在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时更具弹性。美国最近对墨西哥中国工厂的进口采取行动,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贸易限制领域,该限制基于产品的生产者而不是生产地。因此,日本企业需要继续将中国的出口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或墨西哥等更安全的基地 和 更密切地关注他们与美国合作伙伴的制造、许可或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容易受到中国的报复。他们需要敦促本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和投资关系,因为他们努力领先于美国对越南等其他国家扩大关税壁垒,而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越南设立工厂,以规避特朗普的关税。
特朗普1.0虽然影响深远,但对日本企业来说并不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惊天动地。不过,如果认为特朗普 2.0 也会如此,那就错了。首先,特朗普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已经担任了一届总统,他的圈子也不一样了。其次,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共和党控制了美国参众两院,司法和官僚机构也显得顺从,这表明特朗普将能够更放手地推行自己的经济议程。第三,日本政局更加不稳定——2016年特朗普当选时,首相安倍晋三已经担任日本领导人四年,而首相石破茂是四年来第三位日本首相。第四,地区和国际环境不一样,美国对华强硬态度更加强烈,国际经济和其他机构衰弱。最后,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更大,这意味着它们的暴露程度更高。
日本企业及其领导层应该明智地避免单纯的调整,并强调快速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