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叛军声称占领掸邦主要军事总部

缅甸一反政府武装声称已经占领了位于中国边境附近城市腊戍的一个主要地区军事总部,这对缅甸军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耻辱性失败。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昨天在其 Facebook 页面上发表的中文声明中表示,经过 23 天的战斗,该组织于当天凌晨 4 点完全占领了军队的东北地区指挥部总部。该组织宣称:“腊戍的解放将标志着我们革命的历史性胜利。”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还声称已经对位于中国边境以南 110 公里的腊戍市建立了有效控制。

“我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目前正在清除剩余敌军。该城市现已宣布完全解放,”它补充道,并敦促民众保持冷静并遵守对该市的管理。

然而,局势仍不稳定,当地情况难以核实。《伊洛瓦底江报》援引“接近当地抵抗力量的消息人士”的话说,这座拥有 17 万人口的城市尚未完全被缅甸民族民主军控制,部分地区仍在发生冲突。《缅甸今日报》援引当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战斗仍在继续,但缅甸民族民主军部队“已经进入该市市中心,并于(昨天)下午被看到接近机场。”

无论如何,军政府的正式名称——军事国家管理委员会(SAC)否认东北区域指挥部已被占领,发言人 Zaw Min Tun 表示,其军队目前正在总部附近进行清理行动。

就在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发表这一轰动性声明的前一天,其盟友德昂民族解放军 (TNLA) 宣布已控制了位于腊戍以西约 230 公里的红宝石开采中心摩谷。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都是三兄弟联盟的成员,该联盟一直在对掸邦北部和曼德勒地区部分地区的军政府阵地发动多管齐下的攻势。在从 10 月到 1 月的初始阶段,这场突袭行动(以其开始之日命名,称为 1027 行动)让这些团体占领了掸邦北部的大片领土,包括许多城镇和几个与中国接壤的重要边境口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重新征服了以华人为主的果敢地区,军方在 2009 年将他们从该地区驱逐出去。

今年 1 月,在中国政府斡旋下,双方停火,停火持续了五个月。6 月底,德昂民族解放军在反对军事统治的人民国防军 (PDF) 的支持下,在掸邦和曼德勒地区启动了 1027 行动的第二阶段。随后,同盟军也加入其中,并在人民国防军和其他反政府民兵的帮助下,于 7 月 3 日对掸邦北部最大的城市中心腊戍发动了攻击。

正如《伊洛瓦底江报》昨天报道的那样,“民族联盟和联合抵抗力量仅用了三周多一点的时间就占领了腊戍及其周边地区大约五个军政府营指挥部和前线基地。” 周末,约 300 名保卫该市的军政府士兵向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投降。

如果得到证实,东北军区失守对缅甸军队来说将是重大损失。这不仅是缅甸军区首次落入反政府抵抗力量之手,而且也是缅甸军方 80 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损失。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摩根·迈克尔斯告诉美联社,就正在展开的冲突而言,失去指挥部将对 SAC 造成“重大战略打击”,并将其描述为“军政府在掸邦北部的最后一道主要防线”。正如《伊洛瓦底江报》所解释的那样,东北司令部是 13 个区域军事司令部之一,负责“监督整个掸邦北部的军事行动,包括中国边境附近的地区”。

因此,失去腊戍可能会导致缅甸军队在掸邦北部的势力彻底瓦解,并给掸邦和曼德勒地区的其他地区带来连锁反应。抵抗组织开始向彬乌伦山站发起进攻只是时间问题,彬乌伦是缅甸国防军学院所在地,相当于缅甸军队的西点军校。

与此同时,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攻占腊戍将带来一系列复杂情况,可能减缓其军事推进。迈克尔斯告诉美联社,该市约有 5,000 名政权捍卫者,目前尚不清楚他们是“撤退、投降还是被消灭”。

然后,控制如此庞大的城市定居点也带来了挑战——这个定居点比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曾经管理过的任何定居点都要大。(相比之下,果敢首府老街的人口估计为 23,000 人。)虽然腊戍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族,但果敢华人对这座城市没有任何历史主权。因此,由汉族民族民主同盟军统治可能会成为与该市掸族和缅族人口紧张的潜在根源。

此外,与敌对的少数民族武装团体之间也存在摩擦的可能性。正如国际战略研究所在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简报中指出的那样,1027 行动的第二阶段使德昂民族解放军与克钦独立军和掸邦进步党等团体的关系变得紧张。如果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试图巩固对腊戍的控制,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摩擦。

所有这些还不包括管理腊戍的挑战,包括水电供应、教育、卫生、交通和基本法律秩序。一个可能的选择是,腊戍的权力可能由抵抗团体联盟以某种方式分享,甚至可能由反对派民族团结政府(名义上是全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参与。

尽管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掸邦北部迅速发展的事件可能成为掸邦复杂的民族政治乃至整个内战的重要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