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电动汽车的地缘政治时,许多人会立即想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以及相关的产能过剩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概括地缘政治和电动汽车的全貌。要完全掌握电动汽车的地缘政治,必须超越市场准入,深入研究供应链的复杂性。
电动汽车供应链包含三个环节: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汽车。虽然每个环节各不相同,但都相互关联,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态提供了独特的见解。这种视角揭示了一幅更加复杂和微妙的图景,挑战了传统上对关税和市场问题的关注。
上游
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上游包括锂、钴、镍和稀土元素等关键矿物的提取和加工。
锂是电池生产的关键,主要存在于著名的“锂三角”国家,即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维亚,占 75% 全球储量。然而,锂储量不等于产量;中国公司目前控制着近 一半 全球锂产量占各 方式。
镍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电池对镍的需求不断增长,加剧了不同行业对镍资源的竞争。全球主要镍生产商 生产者 包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
钴的热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有助于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刚果民主共和国 (DRC) 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钴储量,而 70% 产量,尽管印度尼西亚的产量也很有希望。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开采面临着法律、人权和环境 担忧,引发了 选择 技术。
稀土金属因其磁性而对于电动机至关重要。 中国占近 70% 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这促使许多西方公司开发 不含稀土元素 电机技术 减少对中国供应的依赖。与此同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 美国 正在利用自身资源来确保供应。
上游供应链的地缘政治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 辩论 供应链安全问题和技术民族主义导致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复杂。原材料供应商采取的战略措施包括 国有化, 出口法规, 或者 拒绝 外国收购矿山以收紧其 控制 争夺资源。与此同时,消费国正在利用商业和政治手段,例如 自由贸易协定(FTA) 和行政 行为 确保或多样化供应,或 切 中国占主导地位。
第二,对采矿业的环境关注不仅使采矿国家面临国际 批评,同时也激励人们改进和合作,以遵守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
第三,区域大国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确保在供应链中占据更好的地位。印尼拥有丰富的镍和钴储量,吸引了大量 投资并致力于成为 关键球员 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方面。
中游
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中游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而半导体则融入电动汽车的各个角落,在中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日本和韩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 CATL 和比亚迪占据重要地位。 市场份额. 日本和韩国更关注 出口市场其中LG等韩国企业在欧洲制造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锂离子电池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创新以提高效率。钠离子电池和 固态电池 也代表着重大的技术竞争,并预示着当前环境的潜在变化。
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生产方式多种多样,技术根据资源可用性和效率量身定制。例如,美国汽车制造商最初青睐交流感应电机以缓解稀土限制,而日本制造商则更青睐永磁同步电机 (PMSM),因为日本拥有充足的稀土供应。中国丰富的稀土储量使 PMSM 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主导电机技术,凸显了战略资源优势。
电动汽车使用更多 半导体 比内燃机汽车更先进。大多数汽车半导体都是成熟工艺芯片,不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人工智能所用的芯片先进。然而,随着自动驾驶和信息娱乐系统推动电动汽车走向更智能化,对高端和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需求正在增长。
技术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中游未来的竞争格局。拥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国家即使在电动汽车行业的下一阶段仍将继续前进。此外,芯片的地缘政治在未来可能会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即竞争的“下半场”,向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如果美国将高端芯片控制范围扩大到电动汽车,中国制造商虽然努力 本地化生产短期内,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可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但长期来看,如果中国不能自主研发并量产高端半导体芯片,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受限制的。
下游
电动汽车供应链下游侧重于市场准入和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生产。OEM 负责设计、制造和销售车辆,包括整体生产流程、装配和品牌营销。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都遵循这种模式,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整合到最终组装和品牌产品中。中国、美国和欧洲是下游的主要参与者。
地缘政治通过贸易政策影响下游电动汽车供应链。美国和欧盟已实施 变化 出于不同的动机和方法,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拜登政府对中国战略产业征收的关税包括 100% 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主要是预防性的,旨在将供应链生产本地化在美国境内。这一策略提供了 我们 有时间和机会重组其供应链并减少对中国企业的依赖。
相比之下,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和临时关税则具有救济性,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的很大份额,本土化的供应链也初具规模,加之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利益考量不尽相同,内部决策过程十分谨慎,受到多重制约。
这 暂时的 关税政策针对的是“仅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因此这些贸易工具的范围和实施范围非常有限。这些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影响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主流电动汽车公司仍可通过供应链转移实现盈利或降低成本。
除了直接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外,数据合规已成为市场准入的关键部分。各国实施了各种 法规 要求跨国汽车公司将驾驶数据存储在本地或授权服务器上。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欧盟对来自非欧盟国家处理个人身份数据的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或使用公共云系统才能实现合规,比亚迪中国与 CARIAD 的合作就是明证。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制定了类似的措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数据合规性和关税等市场准入问题方面持续的地缘政治发展将影响下游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未来。不同的数据法规对跨国汽车公司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汽车制造商被迫调整其做法以适应不同的市场,这可能导致为来自不同地区的车辆量身定制功能。
其次,数据合规指南的分散可能会阻碍汽车制造商有效地分配资源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至关重要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
同样,贸易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在美国,本地化供应链和减少对中国进口依赖的政策可能会促进国内产业,但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增加成本并减缓绿色能源的发展。在欧洲,保护本土产业和吸引外国投资之间的平衡将发生变化,欧盟对关税和反倾销措施的谨慎态度可能会持续下去,从而影响欧洲和中国制造商之间的市场动态和竞争战略。
供应链视角提供了一幅全面而细致的电动汽车地缘政治图景。不幸的是,竞争、指责和技术民族主义掩盖了该行业的合作和“绿色”方面。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仍未确定。从悲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政策可能会升级 成本 并阻碍绿色转型,而乐观的预测是, 替代技术 将缓解紧张局势并带回“绿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