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之外的外交:中国如何为后拜登时代的美国做准备

美国总统乔·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最近高调访华,他 描述 沙利文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八年来的首次会晤,其外交意义十分重大。虽然人们很容易将这次访问称为成功,尤其是考虑到它正值美国总统竞选的高峰期,但其实际目的不仅仅是管控紧张局势。它还警告中国不要干涉美国大选。

然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对沙利文表现出出奇的热情,特别是在拜登本人即将卸任的情况下,允许沙利文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进行面对面会谈?

就在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之前,美国 施加 对 42 家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努力的中国公司实施了大规模的新一轮制裁。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习近平会见沙利文。

一些 解释 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对即将离任的拜登政府的“善意姿态”。然而,北京突然态度软化,习近平的友好态度就是明证 拍照机会 沙利文的演讲值得深入分析。习近平深谙拍照外交的艺术,利用这些时刻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 2014 年与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时,习近平采用了 著名的庄严表情避免目光接触。当安倍试图讲话时,习近平刻意转过身去,面对着镜头。

根据中国外交部关于此次访问的官方报道,沙利文似乎提供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利益的保证。沙利文 告诉 习近平表示,“美国不寻求新冷战,无意改变中国的制度,不支持台湾独立”。

在与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的会晤中,沙利文对台湾问题作出了更全面的重申,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 声明 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即所谓的对台“三不政策”。

虽然美国历届政府都曾单独或部分地表达过这一政策的要素,但上一次在中国官方场合明确阐述这三个要素还是在 20 多年前,即 1998 年比尔·克林顿总统。针对克林顿的“三不政策”,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们几乎一致 通过决议 重申美国对台湾的承诺。

克林顿发表声明后,此后的美国政府一般都不再完整地重复“三不”的提法,而主要集中在不支持台独,直到沙利文这一次这样做了。

此外,沙利文 请求 并获准会见张又侠将军,这是自 2016 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首次会见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沙利文将这次机会描述为“稀有的”张军长是中国第二大军事决策者,他利用这个机会 强调 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和“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第一条红线”。

从这些官方表态看,中国成功获得了美国方面的重要重申,这些重申既符合其利益,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版对这次会晤的记录比美文版更详细、更清晰。例如,在英文版中,王毅 概述 这份长达950多字的声明概括了五点要点,强调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人民的合法权利。王毅进一步敦促美国“正确认识”中国,停止对中国的经贸和技术打压。

从更广泛的背景来看,此次会晤似乎是去年 11 月在旧金山举行的拜登与习近平峰会的后续行动,尽管出于不同的原因,但两国领导人都承诺缓解紧张局势。华盛顿希望在不受中国干扰的情况下专注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而中国则寻求在中美竞争中争取时间,以重振陷入困境的经济。

习近平的 强调 寻求“和平共处”和“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的方针反映了中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来解决这些内部问题。这一做法与中国当前专注于经济复苏以及需要应对国内挑战而不让外部压力加剧局势的需求相一致。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防止中国在南海、台湾和菲律宾等敏感地区挑起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国还试图劝阻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或与朝鲜和俄罗斯建立三边联盟。相比之下,中国则希望避免进一步的经济和技术压力,因为它专注于在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实现经济复苏。

习近平同意会见沙利文这一事实支持了这样一种解读:沙利文与王毅和张军等高级官员的会谈富有成效。中国经常把与习近平会晤的可能性留到最后一刻,让来访代表团心存悬念。习近平决定会见沙利文表明,他对会谈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

中国的更广泛战略似乎是制定一个关系蓝图,以确保其利益,尤其是在美国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现在的定位,北京有可能影响下一届美国政府,利用这些协议作为符合其长期目标的未来中美关系的基础。

重申对中国有利的双边原则,可能成为北京与下一届美国政府打交道的筹码,特别是如果外交政策经验有限的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接替拜登。鉴于哈里斯可能坚持拜登的外交政策方针,北京可能会战略性地利用沙利文的访问,确保她上任后拜登和习近平之间达成的协议能够得到维护。

拜登任期还剩不到六个月,两国都在为过渡做准备。华盛顿似乎专注于在选举季维持稳定,而北京则在平衡其当前对经济稳定的需要和长期战略野心。中国全面的声明与美国相对简短的总结之间的差异凸显了两国各自做法的差异。

归根结底,中国的长期战略是明确的:它正着眼于现任政府之外,塑造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让华盛顿相信中国的崛起并不构成威胁,并为推进其雄心创造更有利的环境。